媒体:科技茱比莉 记者:陈翔

三年之后,谁交了学费,谁守住了初心?

当SaaS领域的几家明星创业企业纷纷被收编甚至消失之后,SaaS创业市场似乎海水退潮。

2015年,SaaS开始在投资界风生水起,当业界高喊企业服务元年的时候,其实多半是冲着SaaS这个细分市场去的。那时,对于普遍缺乏企业级基因的中国投资界来说,从2C转向2B最容易看懂的就是SaaS市场,最容易对标美国企业的也是SaaS企业,SaaS似乎成了唯一可以照搬2C商业逻辑的2B领域。投资认知相对低的门槛,2C市场遇冷而无处安放的资金,多重作用下——SaaS火了。

但是3年下来,照搬2C免费模式来2B市场圈地的企业开始醒悟;照搬美国2B商业模式来中国2B市场掘金的纷纷打道回府;照搬2C节奏期待2B企业快速上市的投资者也意识到了偏差……

他们都交了高昂的学费:

免费策略对于真正有付费能力的企业用户并不买账,而免费使用的中小企业又生存堪忧,这就决定了在2C中屡试不爽的免费策略、地推策略在2B彻底失效;2B商业模式依仗技术的演变和技术生态的杠杆,美国2B成功企业那套到中国也完全行不通;美国2B上市企业平均需要7年以上的周期,这让习惯于2C市场赚快钱的资本缺乏耐心等待。

如果说三年前更多的热钱都是以“复制”为基本思路的投机路线,现在,他们终于发现——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别人的模式不能照搬。资本海水退潮的表象之下,是SaaS创业企业进入洗牌阶段:

有的SaaS创业企业获巨额战投的背后是能否保持独立发展尚不可知;有的SaaS创业企业虽然登陆新三板,但上千人的规模和销售数字之间却遭遇瓶颈;有的SaaS创业企业则面临裁员风波……相比之下,前不久刚刚宣布获腾讯1亿元D+轮融资的销售易,在洗牌阶段的突围优势则比较明显,那么这家企业是如何发展的呢?

创始人史彦泽出身外企,创立销售易之前的职位是SAP中国商业用户部总经理,走的是大中型客户商业路线,这其实是2B领域一贯的逻辑,所谓得大客户者得天下:虽然有定制需求,但粘性强;虽然很强势,但愿意接受创新。2017年销售易还进入了Gartner CRM魔力象限,成为唯一一家中国企业。不过,三年前的销售易并不如其他明星创业企业哪般符合多数投资人的偏重2C故事的胃口,早期投资者也是红杉、经纬、真格这三家当时屈指可数的懂2B生意的基金,三年之后来看,真正符合企业级市场规律的2B创业才是靠谱的创业。

就企业创始人基因问题展开去,你会发现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曾经是金六福副总,去年上市的i黑马创始人牛文文曾经是中国企业家总编……这个市场正在造就在行业深耕过的人,有行业积淀的人,被证明过能力的人。

不过,业界对销售易的质疑也没断过。

比如2017年销售易获得腾讯D轮战投之后,开始做起了连接经销商的伙伴云、连接用户与后期服务的服务云(客户服务云、现场服务云)。2018年获得腾讯D+轮融资之后又即将推出营销云和IoT云,在行业上除了之前的教育、理财、传媒之外,又将推出汽车、家装、OTC医药等行业解决方案。于是质疑之声有之:作为一家创业企业很重要的一点是做减法,销售易这么多产品和解决方案,企业边界在哪里?

其实亚马逊为例,当你质疑他的会员制送货赔钱,开放平台门槛让其他商户进驻和自营产品竞争,发展AWS有点不务正业但却歪打正着,这三个要素叠加却形成了亚马逊帝国商业运转中环环相扣的齿轮,贝索斯初心未改的“飞轮效应”。

贝索斯的例子是说:不要问CEO企业边界,只需看懂企业初心。

销售易的“飞轮效应”是什么?

史彦泽经常谈到从专业、创新、行业三个维度上持续精进。

就产品架构图来看,PaaS平台是专业的核心,也就是说它是决定未来所有产品“好不好用”的技术基础,还决定了所有衍生产品上专业内核和逻辑关系。这一点上,史彦泽确实是下大力气在中美两地广招技术人才的。

应用层,当你的客户是为了创新需求而尝试SaaS的时候,就得考虑他们的场景化需求。当

新奥要从燃气提供商转型为智能家居服务商,当汽车制造商要变型成汽车出行服务商,当传统的制造向服务转型,技术就得服务创新。

行业方案,简单逻辑是,哪些行业创新转型最明显,就去哪个市场。这一点销售易是通过开放平台与行业合作伙伴合作的。

这里的逻辑依旧是: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

早年Oracle、SAP,后来的SaaS鼻祖salesforce,甚至是以连接为特色的新一代SaaS企业slack,他们的产品要么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要么上商业模式在中国会面临水土不服。如果仍旧copy模式没有创新,中国的创业企业也不可能突围。

销售易的商业逻辑从最底层的数据层就可以一目了然:CRM数据,社交数据,第三方数据。史彦泽认为,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企业想要获得长期的发展和成功,不仅要连接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还要把员工、用户、合作伙伴甚至产品都紧密连接起来,真正实现内外打通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这就说明只解决营销获客问题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需求。

像早一代CRM产品那样只专注于CRM,会遭遇或定制化过多或通用门槛太低的尴尬境地,而以场景化应用其实是在某种创新点上通过内外数据的打通帮助客户实现价值转型。当然,外部数据离不开互联网,在腾讯D轮融资后,销售易在今年1月实现了平台和腾讯微信的打通,使得这一商业逻辑更具有说服力。